◆
法规政策
◆
宁波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13
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资格认定。将
生产单位许可和检验检测机构核准的鉴定评审
明确为行政许可相关的技术性服务。对检验检
测人员依法实施资格管理,推动特种设备检验
检测人员资格向行业自律管理转变。同时,运
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
信用监管制度,完善缺陷特种设备召回制度,
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八)强化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大安全
监管机构与质监内部标准、法规、质量、执法
等部门的协调力度,形成安全监管合力。对进
口特种设备,要在现有职责分工基础上,与各
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形成有效监管配合,发
挥质检系统整体效能。积极争取编制管理部门
的支持,推动建立各级技术检查机构。有条件
的地区也可以通过政府授权或购买服务的方
式,开展由非营利机构行使技术检查职能的试
点。推动各级政府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监测、
预警及应急处置平台,设立各级安全监管专项
经费并纳入同级财政予以保障。完善事故调查
处理机制,加强统计分析,加快建立风险管理
防控联动机制。加大技术装备研发和投入,完
善联合科研攻关机制,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大平台
作用,以科技手段提升安全监管能力。适应质
监体制调整及机构改革发展形势,大力加强基
层安全监管人员培训,强化基层监管能力,提
升专业监管水平。
(九)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合力。在各
级政府安委会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推动建立
特种设备安全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完善安全生
产综合监管与特种设备专项监管相结合的工作
机制。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党政
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推动建
立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综合治理、重大隐患挂牌
督办和公告制度,将特种设备质量安全指标纳
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目标。以电梯、压力管道、
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为重点,发挥相关部门
的联合监管作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
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的要求,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明确相关主
管部门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完善协
调机制。
六、增强服务发展能力
(十)推进节能环保。落实节约资源和环
境保护基本国策,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与节能
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积极构建锅炉安全、
节能与环保“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加强高
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推
动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促进
特种设备安全性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
统一。
(十一)促进产业发展。落实供给侧改革
要求,提升特种设备产品与服务水平。科学调
整安全技术规范,引导特种设备制造业和服务
业技术进步。推动特种设备产品标准与国际互
认,促进特种设备产品与服务走出国门。加快
互联网+、大数据、基于风险的检验(RBI)
、完
整性管理等新技术应用,推动企业管理水平提
升。引导企业采用标准自我声明等方式提供高
于国家标准要求的特种设备产品与服务。加大
对企业的政策、管理、技术、信息等服务力度,
促进特种设备相关领域的重点产业调整振兴、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
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十二)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各级政
府搭建电梯等特种设备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
故障率、事故率为指标的电梯等特种设备质量
安全评价体系,推进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设,
推动地方政府建立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协调机
制。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全国统一标准
的特种设备信息化平台,推进企业产品和服务
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企业诚信、安全隐患等与
公众安全相关的重要信息向全社会公开。